
哈爾濱污水處理設備應對高濃度污水通常采用以下多種方法相結合:
預處理
格柵:通過機械格柵或人工格柵,攔截污水中較大的固體雜物,如樹枝、塑料瓶等,防止其進入后續處理設備,造成設備堵塞或損壞。
沉砂池:利用重力作用,使污水中的砂粒等無機顆粒沉淀下來,減輕后續處理設備的磨損,同時也可以去除部分可沉淀的有機物。
調節池:由于高濃度污水的水質和水量波動較大,設置調節池可以均衡水質和水量,為后續處理提供穩定的進水條件。此外,還可在調節池中進行預曝氣,起到初步降解有機物和防止污水厭氧發酵的作用。
主體處理工藝
厭氧處理:厭氧生物處理是高濃度污水處理的關鍵環節之一。在無氧條件下,利用厭氧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甲烷、二氧化碳等氣體和少量的細胞物質。常見的厭氧處理工藝有厭氧反應器(UASB、IC等),其具有處理效率高、能耗低、污泥產量少等優點,能夠將高濃度有機物轉化為沼氣,可作為能源回收利用。
好氧處理: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氧條件下,利用好氧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有機物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,同時使微生物自身得以生長繁殖。常見的好氧處理工藝有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。對于高濃度污水,通常會采用一些強化好氧處理技術,如曝氣生物濾池(BAF)、序批式活性污泥法(SBR)及其改良工藝等,這些工藝可以提高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和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。
生物脫氮除磷:高濃度污水中往往含有較高濃度的氮、磷等營養物質,需要采用相應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進行處理。例如,A2/O工藝是一種典型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,通過厭氧、缺氧和好氧三個階段的交替運行,實現有機物的去除、氮的硝化與反硝化以及磷的吸收與釋放,從而達到同時去除有機物、氮和磷的目的。
高級氧化技術:對于一些難降解的有機物,可采用高級氧化技術進行處理。如芬頓氧化、臭氧氧化、光催化氧化等,這些技術能夠產生強氧化性的自由基,將難降解有機物分解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,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,為后續生物處理創造條件。
深度處理
過濾:通過砂濾、活性炭過濾、膜過濾等方式,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、殘留有機物等,提高出水水質。其中,膜過濾技術如微濾(MF)、超濾(UF)、納濾(NF)和反滲透(RO)等,能夠有效地截留細菌、病毒、小分子有機物和重金屬離子等,使出水達到更高的水質標準。
離子交換:利用離子交換樹脂與污水中的離子進行交換反應,去除污水中的特定離子,如氨氮、重金屬離子等。離子交換法具有去除效率高、操作簡單等優點,但樹脂需要定期再生,以恢復其交換能力。
吸附: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、沸石等,它們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吸附性能,能夠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、重金屬離子等污染物,進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濃度。
污泥處理
污泥濃縮:通過重力濃縮或機械濃縮的方法,使污泥中的水分初步分離,減小污泥體積,便于后續處理。
污泥消化:可采用厭氧消化或好氧消化的方式,將污泥中的有機物進一步分解,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有機物含量,同時產生沼氣等能源物質。
污泥脫水:經過消化后的污泥,再通過機械脫水設備,如帶式壓濾機、板框壓濾機、離心脫水機等,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60%-80%,便于污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置。
監控與管理
水質監測:實時監測污水的水質指標,如化學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、氨氮、總磷、pH值等,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處理工藝的運行參數,確保處理效果穩定達標。
設備維護:定期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,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,及時更換磨損的部件,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,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。
工藝優化:根據污水水質和處理效果的變化,對處理工藝進行優化調整,如調整污泥回流比、曝氣時間、藥劑投加量等參數,以提高處理效率,降低運行成本。
不同的高濃度污水具有不同的水質特點,因此在實際應用中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和設備,并進行合理的組合和優化,以達到高效、經濟地處理高濃度污水的目的。